科研服务

  • 乡村文旅线路如何规划?村庄品牌怎样建设?……10月13日下午,带着这些问题,奉化区锦屏街道长岭村、外应村、城西岙村、西圃村等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蓓蓓等带领下,专程走进宁波城市职院旅游学院,开展校地合作专题研讨。旅游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座谈。此次研讨是校地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此前,旅游学院已提前组建专项服务团队,由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带队,组织5个专业的骨干力量多次深入长岭村、外应村、城西岙村、西圃村、溪岙村五个村庄开展实地调研,完成了“一专业对接一村庄”的定制化服务方案,并形成了初步的文旅设计成果。现场交流中,旅游学院为五个村的文旅发展开出“良方”:一是结合五村特色,打造串联式、差异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挖掘各村底蕴,助力“一村一品”品牌建设;三是依托田园、非遗资源,开发实践性研学课程;四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游客体验与运营效率。同时,双方还计划于11月中旬举行“五村联建・文旅共富”签约仪式暨文旅线路开通仪式,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成果落地。
    2025-10-17 10
  • 9月25日下午,应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日本福井县青年友好代表团一行30人走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奉化校区,与景观生态学院师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宁波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奉化区政府办公室外事科以及宁波城市职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景观生态学院共同组织。当天,在景观生态学院院长吴立威的带领下,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园林工程实训大棚与植物标本馆。参观过程中,日本青年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提问。在国风团扇花艺课上,日本青年学生认真聆听团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讲解,并在学校国赛获奖学生团队的协作下动手制作,感受中华传统花艺艺术。从挑选鲜花材料、构思扇面布局到细心捆扎固定,大家全情投入,现场笑语不断。完成作品后,众人互相展示、拍照留念,各具特色的团扇成为交流的珍贵见证。“这次动手体验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把团扇将是我此次中国之行最珍贵的纪念品。”代表团成员山下絢世欣喜地说。
    2025-09-29 17
  • 9月22日,滕头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王盛军一行到访景观生态学院,双方围绕深化合作、共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中,双方就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展开探讨,并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将共同开发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联合建设实践教学点,共享师资与课程资源,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合力。此前,双方已落地合作实践。前不久景观生态学院组织首届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新生赴滕头村开展始业教育,把课堂搬进乡村田野。新生们实地感受了生态循环农业与智慧农业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滕头村展览馆、乡村振兴学院,深刻理解了现代农业的专业内涵与社会价值,这也为后续联合开展培训项目积累了现场教学经验。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社会培训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双方表示,将细化合作方案,推进培训项目落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2025-09-26 20
  • 6月24日下午,一场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在奉化区新建村举行。本次活动由“科创甬江 2035”重大项目《重要经济作物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团队组织,同时也是景观生态学院第一党支部“美丽乡村锋领行”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之一。培训会上,项目负责人何月秋教授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向参训桃农系统传授了桃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针对当前水蜜桃生产中的虫害问题,她重点推广了生物防治、性信息素诱集、多靶标交配干扰等技术,并现场演示了智能虫控设备的操作流程。“这些技术不仅环保,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一位参训桃农表示,“以前只知道打农药,现在学会了用‘生物武器’对付害虫,既省心又放心。”何月秋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技术推广范围,让更多农户掌握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经济作物绿色生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2025-06-27 76
  • 6月19日,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应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宁波市计算机学会邀请,前往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小学、城东实验小学及西店镇中心小学,为当地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科普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爱同学是如何跟各位对话的吗?”活动中,教师孙超红、林聪以“人工智能,让生活更智能”为主题,通过生动案例、互动游戏和动画视频,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他们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宁海县城东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科普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仅增进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还在与 “智能助手” 的互动体验中,激发了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科普教育事业,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高校力量。
    2025-06-20 79
  • 5月22日,旅游学院与景观生态学院的师生党员,分别走进江北慈城与奉化云溪村,发挥专业特长,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特色发展注入新活力。旅游学院:数智赋能民宿转型在江北慈城民宿集群,旅游学院第二党支部教师党员团队以“理论指导+实战演练”模式,开启民宿数智化转型技术指导。针对聚宽书院民宿的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团队在研学课程中植入智能推荐算法,根据游客体验数据动态推送香囊制作、纸皮灯笼制作等二次消费项目,驱动客单价提升30%。在雲凰里・状元府第书院客栈,党员教师搭建沉浸式直播场景,为状元方粽等地域特产打造“云货架”,直播2小时观看量突破2000人次。在小隐慈城・十八花房民宿,团队向民宿主讲解智能剪辑软件和AI脚本生成器的使用方法,帮助形成“一院千面”短视频生产生态,当天共产出10余条视频内容。景观生态学院:红色花艺点亮美丽乡村同日,景观生态学院“师生红色花艺服务队”走进奉化云溪村,开展“花语传初心·艺启新征程”党建联建艺术下乡活动。这支由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与学生第三支部组建的师生团队,将党史教育与传统花艺结合,为村民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活动现场,开放式花艺课堂吸引了20余位村民参与创作。师生们帮助村民一
    2025-05-27 97
  • 5月10日上午,2025年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在宁波植物园启动。学校社科联积极参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市民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受到广泛好评。活动现场,学校徐彦波老师以“宁波古道的故事”为主题,开展义务咨询服务,吸引了众多喜爱徒步与户外运动的市民驻足。展位上,徐老师精心准备的图文(插画)资料直观展示了宁波7条古道的地理位置、海拔、路线及难度等实用信息。此外,她还深入讲解了古道的历史文化故事与传说,让市民在了解古道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步,学校社科联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社科普及活动,不断拓展社科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为提升公众人文与社科素养持续发力。
    2025-05-13 127
  • 4月27日,2025年全国自然教育师培训班(宁波)在奉化校区开班。本次培训由中国林学会主办、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承办、景观生态学院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从业者及爱好者参与。开班仪式上,景观生态学院副院长李文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专业特色以及在生态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修鹏在致辞中表示,自然教育师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肩负传播自然知识、培养生态意识的重任,希望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努力成为自然教育领域的佼佼者。本次培训为期四天,课程围绕自然教育理念与方法、生态资源调查评估、课程设计实施、活动组织引导等内容展开。主办方邀请了国内自然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及一线从业者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助力学员深入学习。
    2025-05-06 148
  • 4月17日,宁波市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人士走进象山,共同见证“寻美‧宁波”主题活动暨“同心新阶层·共富建设力”活动启动。在现场“寻美”项目签约环节,由宁波城市职院景观生态学院与象山县新桥镇人民政府达成合作的“木槿花滨海植物园项目”成为美丽焦点,这是景观生态学院深化“镇校共育”的又一重要实践。“木槿花滨海植物园项目”是新桥镇计划打造的集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滨海植物示范园区。“新桥镇正在积极探索‘生态+文旅’发展路径,此次镇校合作将通过产学研融合,为蟹钳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打造长三角滨海生态旅游新名片”,签约会上,新桥镇镇长樊梦佼对镇校共育“美丽植物园”充满信心。签约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滨海共富研究实践基地(新桥)”在新桥镇挂牌成立。景观生态学院院长吴立威介绍,学院将发挥专业优势和师资特长,开展生态治理的研究,通过引入木槿花等本土适生植物,助力新桥镇的滨海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同时,学院还将围绕乡村规划、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技能培训与社会实践,为该镇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与问题解决方案,推动“生态美”与“百姓富”双向目标的实现。近年来,该学院
    2025-04-22 151
  • 4月13日上午,在景观生态学院自然教育研学团队的带领下,40余名奉化日报小记者来到奉化校区,开展了一场以“绿野仙踪,探索生物奥秘”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伊始,小记者们走进标本馆,馆内陈列的丰富植物和昆虫标本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讲解白蚁巢穴标本时,自然教育师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生物力量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小记者们个个全神贯注,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生物世界的新奇与兴奋。“这些标本都是真的吗?”“它们是怎么制作的呢?”……采访环节中,小记者们纷纷向自然教育师生们提出各种问题。老师们耐心解答,详细介绍了标本制作的流程和重要意义,让小记者们对这些看似普通的标本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次研学活动以“观察-提问-探究”为主线,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自然课堂,让小记者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下步,景观生态学院将依托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与市级生物多样性基地,持续发力,不断推进“自然教育+实践育人”特色项目。
    2025-04-1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