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莫斯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斯科市
Москва
首都以及俄罗斯联邦直辖市
莫斯科市 Москва旗幟
旗幟
莫斯科市 Москва徽章
徽章
颂歌:"我的莫斯科"
紅色部分為莫斯科於俄羅斯聯邦內的位置
坐标:55°45′02″N 37°37′03″E / 55.7506°N 37.6175°E / 55.7506; 37.6175
國家 俄羅斯
聯邦管區中央聯邦管區
經濟地區中央經濟地區
史書首次提及1147[1]
莫斯科大公國成立1283
俄羅斯沙皇國成立1547
俄羅斯帝國成立
設為帝國首都
1721
1728
蘇俄成立
成為蘇俄首都
1917
1918
蘇聯成立,成為蘇聯首都1922年12月30日
成為俄羅斯聯邦首都1991年12月25日
政府
 • 行政机构莫斯科市政府
 • 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
市議會莫斯科市杜馬[2]
面积
 • 首都以及俄罗斯联邦直辖市2,561.5 平方公里(989.0 平方英里)
海拔156 公尺(512 英尺)
人口(2024年)[4]
 • 首都以及俄罗斯联邦直辖市 13,149,803人
 • 排名第一
 • 密度5,080.09人/平方公里(13,157.4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5] 20,004,462
居民称谓москви́ч, москви́чка, москвичи́
时区莫斯科时间[6]UTC+3
俄羅斯市政土地區劃代碼45000000
ISO 3166码RU-MOW
車輛號牌77, 177, 777; 97, 197, 797; 99, 199, 799
榮譽
網站mos.ru

莫斯科(俄语:Москва羅馬化Moskva發音:[mɐsˈkva] )是俄羅斯首都以及最大都市,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卡盧加州接壤。2022年城区人口超过1263万,都会区人口超过1700万,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以上。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历史

[编辑]

由来及变迁

[编辑]

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莫斯科河,而莫斯科河的名字来源有三种解释,分别是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

莫斯科河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切尔尼戈夫公爵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不过当时的莫斯科还是一个小村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个防御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年,莫斯科大公国建立,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丹尼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8年-1480年期间,莫斯科被金帐汗国统治;15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金帐汗国统治的斗争,并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在1478年最终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國號為俄罗斯沙皇国,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和和焚毁。1610年,被波蘭將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攻陷,遭受劫掠。1700年后,彼得一世迁都到圣彼得堡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維埃俄國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从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並於1922年12月正式成爲蘇聯首都。1991年苏联解体后,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歷史上的经济及文化

[编辑]
1908年的莫斯科(俄羅斯帝國)

莫斯科从建立之初就优先考虑了坚固性和可靠性。起初,莫斯科常受南部和东部的游牧部落联盟侵扰,其西部的东欧国家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军队也虎视眈眈。所以弗拉基米尔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盟军协力建设了坚固的堡垒。

15世纪时,莫斯科的人口和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一些欧洲大城市。1861年农奴制度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盛行起来,莫斯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巨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莫斯科地鐵

19世纪末,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20000余个,其中工业企业有10000余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

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另以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业、工具生产业居多。莫斯科在其工业发展百年歷程的初期已经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社会化生产。

1910年,莫斯科6%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來源請求]彼时,超过500工人的企业被认为是大型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涌入,莫斯科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如德国工业巨头)[來源請求]。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政府在莫斯科大力发展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莫斯科所谓的「印花的」大企业不得不退出了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业生产线,无线电技术,代表生产等领域。生产生活必需品为国家保障自给具有深远意义。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工业强劲的生产和技术基地。在战争年代城市工业的结构转变到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几百年间,莫斯科扮演了俄罗斯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这里汇集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及纪念碑,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学凯旋门及圣山上的胜利公园等。莫斯科的权力机关充分认识到了这些文化遗产的宝贵,因此他们从没间断对这些遗产的保护。

地理

[编辑]

地形

[编辑]

莫斯科位于北纬55°到56°,东经37°到38°之间,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两河间的中俄罗斯高地。城市面积1080.47平方公里。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莫斯科位于三种地形交接处。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乔普雷斯坦高地,沟壑众多)。东面是梅晓拉低地,有坚硬的沙丘,海拔约160米。

氣象氣候

[编辑]
莫斯科
氣候圖表
 
 
53
 
 
−4
−9
 
 
44
 
 
−3
−9
 
 
39
 
 
3
−4
 
 
37
 
 
12
2
 
 
61
 
 
19
8
 
 
78
 
 
22
12
 
 
84
 
 
25
15
 
 
78
 
 
23
13
 
 
66
 
 
17
8
 
 
70
 
 
9
3
 
 
52
 
 
2
−2
 
 
51
 
 
−2
−7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1]
英制單位換算
 
 
2.1
 
 
25
16
 
 
1.7
 
 
27
16
 
 
1.5
 
 
37
24
 
 
1.5
 
 
53
36
 
 
2.4
 
 
66
47
 
 
3.1
 
 
72
54
 
 
3.3
 
 
76
59
 
 
3.1
 
 
73
55
 
 
2.6
 
 
62
46
 
 
2.8
 
 
48
37
 
 
2
 
 
35
28
 
 
2
 
 
28
20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極端天气十分频繁。12月会开始漫长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旬),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6.2℃(最低-42.1℃),7月平均气温19.7℃(最高38.2℃),夏天可能气温陡降,阴雨连绵。总计全年天气晴朗时间1,731小时。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对湿度(高于70%)和温度(高于0℃)较高的记录。降水高峰期为6月至10月,降水量最少的是4月。冬季多刮西风、西南风和南风。自5月开始西北风和北风较为频繁,另外,5月和9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

莫斯科VVC气象站英语VVC weather station(1991-2020年平均数据,1879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8.6
(47.5)
8.3
(46.9)
19.7
(67.5)
28.9
(84.0)
33.2
(91.8)
34.8
(94.6)
38.2
(100.8)
37.3
(99.1)
32.3
(90.1)
24.0
(75.2)
16.2
(61.2)
9.6
(49.3)
38.2
(100.8)
平均高温 °C(°F) −3.9
(25.0)
−3
(27)
3.0
(37.4)
11.7
(53.1)
19.0
(66.2)
22.4
(72.3)
24.7
(76.5)
22.7
(72.9)
16.4
(61.5)
8.9
(48.0)
1.6
(34.9)
−2.3
(27.9)
10.1
(50.2)
日均气温 °C(°F) −6.2
(20.8)
−5.9
(21.4)
−0.7
(30.7)
6.9
(44.4)
13.6
(56.5)
17.3
(63.1)
19.7
(67.5)
17.6
(63.7)
11.9
(53.4)
5.8
(42.4)
−0.5
(31.1)
−4.4
(24.1)
6.3
(43.3)
平均低温 °C(°F) −8.7
(16.3)
−8.8
(16.2)
−4.2
(24.4)
2.3
(36.1)
8.1
(46.6)
12.2
(54.0)
14.8
(58.6)
13.0
(55.4)
8.0
(46.4)
3.0
(37.4)
−2.4
(27.7)
−6.5
(20.3)
2.6
(36.7)
历史最低温 °C(°F) −42.1
(−43.8)
−38.2
(−36.8)
−32.4
(−26.3)
−21
(−6)
−7.5
(18.5)
−2.3
(27.9)
1.3
(34.3)
−1.2
(29.8)
−8.5
(16.7)
−20.3
(−4.5)
−32.8
(−27.0)
−38.8
(−37.8)
−42.1
(−43.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3
(2.1)
44
(1.7)
39
(1.5)
37
(1.5)
61
(2.4)
78
(3.1)
84
(3.3)
78
(3.1)
66
(2.6)
70
(2.8)
52
(2.0)
51
(2.0)
713
(28.1)
平均降雨天数 8 6 9 15 16 16 15 16 16 17 13 8 155
平均降雪天数 25 23 15 6 1 0 0 0 0.3 5 17 24 116
平均相對濕度(%) 85 81 74 68 67 72 74 78 82 83 86 86 78
月均日照時數 33 72 128 170 265 279 271 238 147 78 32 18 1,731
可照百分比 14 27 35 40 53 53 52 51 38 24 13 8 34
平均紫外线指数 0 1 2 3 5 6 6 5 3 1 1 0 3
数据来源1: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7][8] Thermograph.ru,[9] Meteoweb.ru (sunshine hours)[10]
数据来源2:Weather Atlas (UV)[11]
莫斯科 (2014–2024年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4.2
(24.4)
−1.6
(29.1)
4.3
(39.7)
11.7
(53.1)
19.3
(66.7)
22.9
(73.2)
24.4
(75.9)
23.7
(74.7)
17.0
(62.6)
8.7
(47.7)
1.8
(35.2)
−2
(28)
10.5
(50.9)
日均气温 °C(°F) −6.2
(20.8)
−3.7
(25.3)
0.8
(33.4)
7.3
(45.1)
14.1
(57.4)
17.7
(63.9)
19.6
(67.3)
18.8
(65.8)
13.0
(55.4)
6.3
(43.3)
0.3
(32.5)
−3.4
(25.9)
7.1
(44.8)
平均低温 °C(°F) −7.9
(17.8)
−5.8
(21.6)
−2.7
(27.1)
2.9
(37.2)
8.9
(48.0)
12.5
(54.5)
14.9
(58.8)
13.9
(57.0)
9.1
(48.4)
3.8
(38.8)
−1.2
(29.8)
−4.7
(23.5)
3.6
(38.5)
月均日照時數 37 65 142 213 274 299 323 242 171 88 33 14 1,901
数据来源:weatheronline.co.uk[12]

环境

[编辑]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澈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莫斯科市政府十分关心市内及郊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市内建有96座公园,14座花园,400个街心花园,160条林荫道。绿化总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达4.56万公顷。市区森林面积1.16万公顷。此外还有莫斯科市动物园,占地20公顷。在覆盖着草皮的灰化土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松林。一些地方沼泽较多。莫斯科附近的森林里有各种野兽:麋、野猪、鹿、狐狸、白鼬、猞猁、貂、兔子,以及各种各样的飞禽。

行政區划

[编辑]

1991年以后,莫斯科市被划分为10个行政區劃,分别是:

  1. 中央行政区
  2. 北行政区
  3. 东北行政区
  4. 东行政区
  5. 东南行政区
  6. 南行政区
  7. 西南行政区
  8. 西行政区
  9. 西北行政区
  10. 泽列诺格勒行政区
  11. 新莫斯科行政区
  12. 特罗伊茨克行政区

每個行政區劃再細分地區。其中11和12是2012年7月1日從莫斯科州劃入,使莫斯科市面積增加至2,510平方公里,並使莫斯科市與卡盧加州接壤。[13]

政治

[编辑]
莫斯科金融區
布拉格戲院

莫斯科市杜马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共有35个席位。

莫斯科市徽是由深红色的盾牌构成的,宽和高的比例是8:9,骑士面向右侧,穿着银色盔甲,披着淡藍色的披风,手里握着锋利的金色长矛刺向一只黑色的蛇状怪物。它是于1781年在「乔治十字勋章」裡關於蛇魔的传说的基础上建立的。莫斯科市的市旗是深红色的,长和宽的比例是3:2,莫斯科的市徽位于旗帜的中心。莫斯科的市歌是由音乐家伊·奥·屠纳耶夫斯基在诗歌「我的莫斯科」基础上谱写成的。

现任莫斯科市长為謝爾蓋·蘇比雅寧(2010年10月28日至今)。2010年当时他被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为莫斯科市长,其市长任期本应于2015年10月结束。他以希望成为民选市长为由在2013年6月向总统普京提出辞呈,并建议莫斯科社会院提前举行市长直接选举,在同年9月8日举行的第一轮市长选举投票中获得57%的选票,成为莫斯科近10年来第一位民选市长。[14]

治安

[编辑]

莫斯科在2008年以前的治安之差普為人所知,2007年國際知名媒體有线电视新闻网列出十大治安最差都市,莫斯科與巴基斯坦喀拉蚩被列為歐洲與亞洲治安最差的城市之首,這普遍被認為是警察公器私用與黑幫組織化尤其是俄國黑手黨的跋扈關係所造成的。

经济

[编辑]
共青團廣場

莫斯科是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是欧亚大陆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莫斯科还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总共拥有20000多家工厂,其中有数量众多的动力机械制作厂,以及专门制造机床,船舶,和精密仪器的厂家;同时城市还发展各种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业,这其中铝业特别发达;除了重工业外,发达的化工业,轻工业,以及造纸业也是莫斯科工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

莫斯科政府首先建设和发展首都自由经济和活关自由贸易区。首选是绿城行政区,以及西部的河港。

发展经济银行和交易网在俄罗斯金融市场起了重要作用,现在首都有1000家商业银行,其中40%是俄罗斯的,莫斯科金融和交易网所进行的投资和商业活动90%在俄境内进行的。莫斯科的进出口业务得到了海关方面的大力扶持;248个海关口岸提供出入境服务。

人口

[编辑]

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莫斯科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根据1976年的人口统计,居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0.25%。由于人数量下降过快,莫斯科市政府加强了宣传及奖励生育措施,市长尤里·卢日科夫曾经表示,通过举行"儿童年",以及进行"家庭年"计划,2008年莫斯科共出生了10.2万个婴儿,该年莫斯科人口出生率达到二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指标是从1988年以来最高的。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8971,038,625—    
19262,019,500+94.4%
19394,137,000+104.9%
19595,032,000+21.6%
19706,941,961+38.0%
19797,830,509+12.8%
19898,967,332+14.5%
200210,382,754+15.8%
201011,503,501+10.8%
201812,506,468+8.7%
202112,593,000+0.7%
Population size may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文化、艺术、教育

[编辑]
莫斯科大劇院

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生1.3万余)为最著名。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其中就有俄罗斯科学中心之称的俄罗斯科学院,此外其他90多个科学机构,包括78个科研院校以及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研究所,各种专科院校,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以及这些设施的分支机构。莫斯科基本保留了从前的基础教育模式,大多数的义务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中的专业和高等教育初纳入国家预算结构之中,这些教育都是免费的。最近几年在莫斯科有偿受教育也已广泛实行,城市的教育体系满足了人口各种不同教育需求。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每年出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莫斯科现有72个剧院109个电影院31个音乐厅,78个博物馆、142个展览馆。其中莫斯科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美术馆中以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以及兵工厂(克里姆林宫内,实际是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

体育

[编辑]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体育场96个,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还有65个游泳池、290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4个赛车场以及1600个篮球排球场。莫斯科由于其在政治于经济方面在俄罗斯处于特殊的地位,城市中的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队也在俄罗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队即使在欧洲范围内也是耳熟能詳的强队,为莫斯科和俄罗斯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

卫生

[编辑]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旅游

[编辑]
红场上的俄罗斯历史博物馆
圣瓦西里大教堂通常被视为俄国的象征
世界五大宫殿之一的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是歐洲一个很著名的旅游城市,绿化面积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市内的人文经典数目也非常众多。

以下列出莫斯科主要旅游景点:

交通

[编辑]

莫斯科是俄罗斯国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有五個民用機場(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伏努科沃國際機場為最大的三個),九個火車站(列宁格勒站喀山站雅罗斯拉夫尔站库尔斯克站里加站基辅站白俄罗斯站薩維奧洛夫站帕韋列茨站),是西伯利亞鐵路的起點。環繞首都邊緣的是莫斯科環城公路;市內有莫斯科地鐵,由10多條擴散線和一條環線構成;拥有世界第一大无轨电车系统。由於臨莫斯科河,又有莫斯科運河伏爾加-頓河運河接駁,故有「五海之港」的美譽。

体育

[编辑]

著名人物

[编辑]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出生于莫斯科的俄国作家、哲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曾于莫斯科大学担任教授从事研究的俄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著名人物在此定居或求学。莫斯科名人不仅包含了在该市出生的人,亦囊括了部分在此居住过工作过的人。

姐妹城市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目前由 俄羅斯实际控制

參考文獻

[编辑]
  1. ^ Comins-Richmond, Walter. The History of Moscow. Occidental College. [2006-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7). 
  2. ^ The Moscow Statute. Moscow City Duma. Moscow City Government. 1995-06-28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The supreme and exclusive legislative (representative) body of the state power in Moscow is the Moscow City Duma. 
  3. ^ Общая площадь Москвы в длинну и ширину. RosInfoStat.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4. ^ Оценка численности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5. ^ 莫斯科都市圈
  6.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俄语). 
  7. ^ Pogoda & Climate (Weather & Climate). [2021-10-29] (俄语). 
  8. ^ Climate monitor 2005-2011. [2021-10-29] (俄语). 
  9. ^ Thermograph.ru averages. [2011-01-12]. 
  10. ^ Average monthly Sunshine hours. Meteoweb.ru. [2011-01-12] (俄语). 
  11. ^ d.o.o, Yu Media Group. Moscow, Russia - Detailed climate information and monthly weather forecast. Weather Atlas. [2019-07-04] (英语). 
  12. ^ Temperature – Moscow. WeatherOnline. [22 April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April 2024). 
  13. ^ 俄新社,《新莫斯科的規劃與難題》,2011年4月11日。
  14. ^ 莫斯科近10年首次由民众直选市长 索比亚宁当选. 国际在线.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15. ^ Феликс Евтушенков. О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е. expert.ru.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16. ^ Евтушенков Фелик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 бизнесмен, продвигающий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е решения. Дзен | Блогерская платформа.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俄语). 
  17. ^ Евтушенков Феликс.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данные бизнесмена.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俄语). 
  18. ^ 基輔和莫斯科不再是雙城. depo.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