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I(節錄)
對香港天主教教會的歴史作全面分析的文獻一直欠奉,本書正好填補這空隙。
香港天主教教會創辦於一八四二年,是少數從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開始便一直存在至今的機構之一。其成立的背景非常特殊:它的成立,是為了作為羅馬教廷把其在中國傳教區的總務處和財務處從澳門遷移出來的一個掩護,雖然這項計劃很成功,但是當中卻付出了代價。基於當時的特殊情況,香港天主教教會的領導人必須同時擔任教廷傳信部駐亞洲總務長(負責管理中國傳教區的財務事宜)和宗座監牧(負責傳教,即在香港從事牧民和傳教工作)兩項職務。這個安排開始初期,便已出現財務事宜與傅教工作之間的矛盾,以及到底以中國內地還是香港為工作重心等內部問題。在成立之後的最初二十年,香港天主教教會實際上是以處理財務事宜為其首要工作,直至一八七四年,羅馬教廷把香港天主教教會升格為一個宗座代牧區(Apostolic Vicariate),並委任高主教(Giovanni Timoleone Raimodni, 1827-1894)為香港首位宗座代牧主教之後,內部矛盾的問題才得以結束,香港天主教教會才可以全身投入傳教工作,以及為本地中國籍和外籍人士提供教育及慈善福利服務,並在香港社會上擔當更積極、更明確的角色,扎根香港。
像在一幅大帆布上繪畫油畫一樣,有大筆畫的地方,亦有细緻描繪之處。本書作者對香港天主教教會的敍述分成多個層次,在概括地探討歴史趨勢的同 時,亦詳細分析了當中一些國體和個別人士的活動和行為。透過這種表述方式, 作者把客觀的歴史和人物的相互作用生動地呈現在親者眼前。
在追溯香港天主教教會的歴史根源方面分析,作者以天主教教會的工作擴張至中國內地,並在當地建立教會,以及英國和法國在亞洲的帝國主義活動作為背景,探討了歐洲近幾個世紀以來的權力政治。以澳門為據點的葡萄牙,於十六世紀在東方稱節,並擁有在中國的護教權,羅馬教廷一直對葡萄牙的這種霸道和囂張存在不滿,而當葡萄牙於十九世紀袞落至谷底時,羅馬教廷與葡萄牙之間的鬥爭更進一歩加劇。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羅馬教廷在沒有得到葡萄牙完全同意的情況下,在中國建立了新的傳教组織,並對葡萄牙干涉其設於澳門的傳信部總務處甚表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