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一场以“中国哲学与当代乡村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沙龙在“浙东哲学小村”塘溪镇童夏家村举行。40余名来自高校、哲学学会、社科联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共同探寻哲学智慧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温州话作为吴语的重要分支,千百年来承载着浙南地区的文化记忆。10月18日,《题咏鹿城古代诗选》正式发布。这部由温州学者沈克成、沈洪保耗时3年编著而成的书籍,收录了南朝至清代300余位诗人的900余首诗作,并创新性采用温州话注音,让古典诗歌在方言吟诵中重现地域文化魅力。
10月15日,温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月强带队到乐清市仙溪镇调研评估基层特色人文空间创建工作,乐清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戴宝福,仙溪镇党委委员郑淑瑶陪同调研。调研评估组一行来到仙溪镇南北閤历史文化名村,郑淑瑶从文旅元素赋能南北閤打造人文空间、扩大社科普及范围、提升公众人文素养、推动文旅与社科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10月25日下午,“‘十五五’:慈商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小剧场顺利举行。
6月26日,嘉兴南湖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嘉兴大学副校长周宏伟,嘉兴南湖学院党委书记倪沪平,党委副书记、院长贾文胜,党委副书记胡文蔚,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庄应强出席会议。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渊主持会议。
6月24日,浙江万里学院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宁波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祥,浙江万里学院党委书记王伟忠、院长林志华出席会议。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葛楚天主持会议。陈先春表示,作为我省成立时间最早的高校社科联,浙江万里学院社科联近年来在推动学校学位点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6月18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舟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备瑜,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孔志光,浙江海洋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方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姚奇富,党委副书记、院长郑能波出席会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孔志华主持会议。
6月18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贵,宁波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傅晓,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国明,党委副书记、院长沈萍,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志龙,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朱海岳,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童雪央出席会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叶宏武主持会议。
10月20日,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临时党支部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为持续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2025年10月19日,浙江省翻译协会功能型党支部在杭州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会议全面总结了近期开展的学习教育成果,系统梳理了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就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部署。党支部书记蔡方仁主持会议,全体党员和协会领导出席会议。
2025年10月19日,浙江省大众文化艺术研究院临时党支部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会议全面回顾了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果,系统梳理了将党的作风建设深度融入大众文化艺术实践的创新路径,并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出战略部署。会议由研究院院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夏建国研究员主持,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全体党员出席会议。
2025年9月13至14日,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 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共同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承办。
点击播放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在杭州西溪河的晨雾中,为纪念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而重建的“道古”桥如一弯新月静卧水面。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公元1052年的初夏,徐州驿馆窗外的香樟叶簌簌落下,一位病骨支离的老者正在窗前提笔撰写自己时间跨度最长的一封奏章《遗表》。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你可知道,一张看似普通的供销结合合同,竟曾惊动过毛主席?在浙江平湖新仓镇,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一段被称为“新仓经验”的红色记忆里。短短数年间,这个以“1955”命名的红色IP,不仅将老供销社的故事讲述得绘声绘色,更通过一座场馆、一场话剧、一条研学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走进、坐下,甚至参与演绎。
为积极响应“浙哲共富行”活动号召,近日,在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茂英教授的带领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浙江外国语学院组建“不灭窑火”志愿服务团队,深入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开展志愿服务。团队紧扣“以文化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主题,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溪头村文旅产业升级注入社科力量。
用青年创意,传垦荒精神。为响应“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惠民乡村”活动号召,聚焦大陈岛文化的传承创新,2025年暑期,椒江区社科联、椒江团区委、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联合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组建“青春垦荒”实践队走进大陈岛,与垦荒队员、垦荒后代、创业者以及建设者四个主体深入对话,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口述史整理等方式,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转化为数字化的体验内容,探索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在唐代隐士寒山子曾漫步的古道旁,一片多彩田园正成为浙江中小学争相打卡的“网红课堂”。这里没有枯燥的书本,只有散发着稻香的泥土、传承千年的手艺和回荡着唐诗韵律的空气。天台寒山多彩田园研学基地,以一根小小的年糕为支点,撬动了“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庞大生态,不仅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知文化,更让古老的乡村在研学热潮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