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wei.png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水利要闻
『建』功当代 『管』惠千秋 ——内蒙古大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良性循环
日期:2025-10-22 09:06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字体:[ ]


落日下的额尔古纳河


西辽河美景


居延秋韵


2025年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部规范单项重大基础设施管理和保护的专门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为引绰济辽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内蒙古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高质量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改革,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良性循环。

强基础 全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两重”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内蒙古横跨松花江、辽河、内陆河、海河、黄河等五大流域,建设水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两重”水利项目建设,国务院、水利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发布多项利好政策机制,内蒙古水利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建水利项目1487个,全社会水利建设落实投资205.7亿元,同比增长13.55%,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3.4亿元,同比增长8.1%,落实和完成投资持续保持“双增长”良好态势。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加快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全自治区在建水利项目619个,总投资700亿元。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是内蒙古的基本区情水情。近年来,内蒙古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加强自治区水网与国家骨干网、区域水网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自治区、盟市、旗县级水网协同融合。全自治区水网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水网建设规划》和12个盟市水网建设规划全部印发,97个旗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其中59个旗县水网建设规划已印发实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提速提效,东台子水库实现下闸蓄水;盟市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启动,确定鄂尔多斯市为第一批盟市级水网先导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加快构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2025年6月30日,来自兴安盟绰尔河的滔滔河水,在奔涌了391公里后,成功涌入通辽市莫力庙水库,标志着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从绰尔河引水补给西辽河流域,主要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水源工程为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上游的文得根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分为1条干线工程和9条支线工程。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6亿立方米,计划分别向兴安盟、通辽市供水1.49亿立方米、2.87亿立方米。作为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将彻底改善绰尔河下游农业灌溉条件,有效保障受水区近300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有效回补地下水,有力保障未来区域发展用水需求。

黄河内蒙古境内的干流长843.5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5.4%。202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作为内蒙古“十四五”期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约33亿元,治理范围自黄河都思兔河口至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马栅乡,主要实施干流堤防加培和河道整治等,治理河段长度近700公里,约占黄河内蒙古段干流长度的80%。工程建成后,黄河内蒙古段干流防洪标准将全部达到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标准,进一步提高黄河内蒙古段防洪、防凌能力,对保障黄河安澜、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内蒙古以防洪排涝薄弱地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共对1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通过修复病险水库、升级输水设施,显著增强了流域的防洪能力,提升了水库蓄水与调配能力。

稳运行 擦亮安全与生态底色

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运行管理至关重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持续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内蒙古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巩固提升水利工程规范化、智慧化、标准化运行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全面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落实,细化举措,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指导全自治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加快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

水库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库容是水库有效发挥防洪、供水、生态、发电等功能的重要保障。针对一些水库存在的泥沙淤积等薄弱环节,内蒙古坚持先试先行,选取4座水库为试点,探索推进水库清淤工作,截至9月中旬,完成清淤681万立方米,完成率达63%。同时,积极探索淤积物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淤积物市场化循环利用,充分释放水库清淤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的兴安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养殖、旅游观光为辅的中型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于1959年建成并蓄水运用。由于从未进行过清淤,水库泥沙淤积严重,防洪能力下降,存在安全运行隐患。2024年7月,兴安水库清淤工程正式启动,清淤面积达121.77万平方米,旨在恢复水库防洪、灌溉及养殖等综合利用效能。清淤过程中,积极探索将挖出的黑土用于平整矿坑、修复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加工处理成有机肥料用于土壤改良和园林绿化等。通过清淤,一方面恢复了水库库容及水库灌溉和养殖功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清淤黑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稳三升”。在小河西水库清淤治理过程中,通过积极调配清淤泥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侵蚀沟治理等,有效助力草地、耕地和设施农业用地恢复。

生态补水调度是水资源统一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母亲河复苏行动工作部署,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内蒙古科学调度、抢抓时机,推动西辽河、黑河生态水量调度取得显著成效。

首次全线过流,再次全线过流……2025年,西辽河干流两次实现全线过流,母亲河复苏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有力。4月10日,历时38天精细调度,西辽河顺利实现干流全线过流目标,通水时间达27天。9月13日,历经29天汛期调度,西辽河干流补水水头到达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安乐屯断面,继今年春季之后,西辽河干流在2025年汛期再次实现全线过流。

两次成功过流,离不开水库枢纽的精细调度、联合调度。以东台子水库为例,该水库位于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是西辽河上游主要的调蓄工程。水库总库容3.22亿立方米,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和水力发电。在西辽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中,东台子水库充分发挥了调控作用。大石门水库、东台子水库、德日苏宝冷水库、红山水库……水利枢纽齐发力,充分利用水库蓄水、雨洪水、外调水和再生水,为助力西辽河干流全线通水、复苏西辽河生态作出重要贡献。

据悉,2025年西辽河汛期调度期间,累计下泄生态水量1.84亿立方米,并通过引绰济辽工程有效补水933.2万立方米。

抓管理 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近年来,内蒙古结合地区实际,努力创新探索,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不断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在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

在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是强化工程运行管理、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和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有力举措。2024年12月,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明确重大引调水工程及其输水干线均需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分级分段落实属地责任,确定“十四五”期间将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和引绰济辽工程纳入内蒙古自治区推行河湖长制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名录,同步在其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通过健全完善重大引调水工程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度优势,全链条工程管理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快形成。

引绰济辽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因素复杂多样,管理和保护工作涉及诸多行业。为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内蒙古根据引绰济辽工程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同类水利工程立法的经验做法,“量身定做”了《内蒙古自治区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从工程管理体制、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水量调度和用水管理及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进行规范。特别是围绕工程在设施保护、供水水量调度和水费计收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条例》有针对性地规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通过在工程输水干线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建立工程供水基本水费保护制度和创新工程供水水量调度机制等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引绰济辽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制度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同时,为推动《条例》切实落地见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将积极推动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协调核定工程供水价格,督促指导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相关工作,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组织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推进跨区域联动、跨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违法行为;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对《条例》立法背景、内容、意义的宣传和阐释,切实增强公众自觉保护工程的意识。

江河奔流,岁月为证。建好、管好、运行好一座座水利工程,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对于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在不断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的具体实践中,用系统思维擘画蓝图,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好重大水利工程作用,不断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展排沙调度运用


东台子水库下闸蓄水


2025年6月,由文得根水利枢纽和输水工程组成的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btn: ["继续访问", "取消"], title: false, shade: 0.7, area: [w, h], cancel: function(index) { o.attr("href", href); }, }, function() { o.attr("href", href); o.attr("target", "_blank"); o.data("ask", "1"); layer.close(cf); o[0].click(); }, function() { o.attr("href", href); } ); } }); //截取URL域名部份 var getHost = function(url) { var host = "null"; if (typeof url == "undefined" || null == url) url = window.location.href; var regex = /.*\:\/\/([^\/]*).*/; var match = url.match(regex); if (typeof match != "undefined" && null != match) host = match[1]; return h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