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
中国最北的一方河山
500多条河流密布在山岭与平原之间
孕育优质的草原、湿地与黑土地
这条横亘千里的山岭
以一条河流为界分为南北两段
它就是洮儿河

洮儿河上游 图片源自中国吉林网
底蕴深厚的“蓝色飘带”
洮儿河
是松花江流域嫩江一级支流
全长563公里
流域面积36912平方公里
洮儿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脉
流经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
吉林西部洮南市、洮北区、镇赉县等地
最后经纳蓝撒蓝池(月亮泡)注入嫩江

大兴安岭水系与湿地分布示意 图片源自星球研究所
回望历史
关于洮儿河的记载
最早出现在《魏书》中
当时,洮儿河又称“太鲁水”“太沵河”
从《辽史·地理志》中
可以看出契丹人对洮儿河情有独钟
给予洮儿河一大串的名号
如“达鲁河”“他鲁河”“拓鲁河”等古称
到清代
“洮儿河”多名归一,沿用至今
洮儿河流域成为王公贵族的游牧地
留在洮儿河岸边的庙宇、塔寺、
陵墓、王公府邸等遗址
向人们展示着游牧文明的智慧

位于乌兰浩特市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址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洮儿河畔成立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
为全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树立了光辉典范标志
唤醒母亲河昔日荣光
20世纪70年代
洮儿河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之后
干流察尔森水库至月亮湖水库
开始大范围出现断流
下游逐渐形成了地下水超采区
近年来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
洮儿河出现河道断流、河床萎缩、
水动力循环条件差等问题
为保护修复洮儿河
在水利部指导下
松辽水利委员会
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水利厅
开展了洮儿河干流母亲河复苏行动
唤醒母亲河昔日的荣光

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洮儿河
松辽委将复苏行动纳入督办事项
组织编制实施
洮儿河干流母亲河复苏行动
“一河一策”方案(2023—2025年)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
将洮儿河复苏纳入
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重要议题
成立洮儿河水资源调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以强化监管倒逼合理开发利用
建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水文监测分析方案
加强动态监管与信息共享
排查违规取水行为,严格审批取水许可
内蒙古明确农业用水权
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
吉林分配地表水水量到县、到户
建设463处“以电折水”计量设施
制定地下水管控指标
遏制无序开发

洮南水文站复苏前后
以河湖长制落实促进河道面貌改善
吉林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
开展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复核
建立“四长协作”机制
开展联合巡查、执法检查
推进河湖“清四乱”和“清河行动”
2023—2024年
累计清理河道垃圾594立方米
整治涉河建设项目172个

流经吉林白城市的洮儿河 图片源自中国吉林网
以超采区治理阻断水资源开发恶性循环
吉林开展洮儿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压减地下水开采
打造良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排关系
加强超采区地下水水位监测
以绿水长廊建设焕发勃勃生机
吉林积极推进百里绿水生态长廊建设
以支流新开河为轴线
打造生态画廊
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
水生态环境
河与城和谐共生
2024年
洮儿河干流全线贯通达218天
增加有水时长达293天
黑帝庙水文站以上实现全年有水
白城市洮北区浅层地下水水位
比上年同期平均上升0.73米
全面实现了母亲河复苏年度目标
2025年以来
洮儿河干流一直处于全线贯通状态

流经乌兰浩特市的洮儿河 图片源自兴安日报
2023年以来
察尔森水库、省界断面
生态流量达标率100%
流域内莫莫格等湿地焕发勃勃生机
洮儿河干流周边地下水水位
总体保持稳定和回升
河流逐步流动起来,焕发生机活力

察尔森水库 图片源自松辽水利
在乌兰浩特
当地以洮儿河为主体
依托察尔森灌区、4座引水枢纽
以及洮儿河两岸15万亩水田
形成了塞北草原特有的景观带
2018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22年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风景区先后举办稻田捕鱼节、冰雪节等活动
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崭新名片

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乌兰哈达引水枢纽 李驰摄
一河之大,滋养沿岸,焕发生机
如今洮儿河畔的生活
幸福且美好
长辈版
无障碍浏览
部门网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