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乌审旗教育体育局联合在乌审召牧区大寨博物馆开展了一堂以“北疆绿”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本次活动是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学生在实地实景中共同感悟思想伟力、传承奋斗精神。
小学课堂以“感知治沙精神”为重点,从博物馆沙柳墙切入,通过民谣、老照片带学生感受50年前乌审召“黄沙漫天”的艰苦环境。聚焦治沙英雄宝日勒岱,讲述她带青年8年铲除86万亩醉马草、“三颗沙蒿”扎根等故事,结合磨破的箩筐、简陋铁锹等实物,让学生直观体会治沙艰辛。最后通过沙地变绿洲的卫星图,引导学生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小树立守护绿色的意识,在童趣中种下绿色种子。
中学课堂以“深度对话与传承”为核心,从镇口“牧区大寨乌审召”石碑引入,通过视频对比毛乌素沙地今昔,带学生走进治沙历程。围绕宝日勒岱“铲醉马草”“三颗沙蒿”等故事,结合展柜里的炒米口袋、木碗等实物,感悟她“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通过粮票、公章等老物件,感受时代变迁与生活改善。学生通过梳理乌审旗60年治沙三阶段,从黄沙到绿洲的对比中,理解“久久为功”的意义,在对话历史中传承治沙精神,读懂绿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大学课堂以“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为特色,从“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破题,通过观察以治沙功臣“沙柳”为原材料制作的背景墙、查阅历史实物资料、老师讲解,深入了解乌审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如何历经数十年艰苦奋斗,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教师结合现场展陈,重点阐释了“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纵深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绿洲实景中领悟守护绿色北疆的青年责任。
此次“北疆绿”行走的思政课,是鄂尔多斯市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乌审旗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携手探索的实践典范。通过高校引领、地方协同、学段贯通,将“理论深度”与“童趣体验”“历史对话”有机衔接,让生态文明教育在不同学段“精准滴灌”,共同绘就“北疆绿”的精神图谱。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边建平
近日,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乌审旗教育体育局联合在乌审召牧区大寨博物馆开展了一堂以“北疆绿”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本次活动是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学生在实地实景中共同感悟思想伟力、传承奋斗精神。
小学课堂以“感知治沙精神”为重点,从博物馆沙柳墙切入,通过民谣、老照片带学生感受50年前乌审召“黄沙漫天”的艰苦环境。聚焦治沙英雄宝日勒岱,讲述她带青年8年铲除86万亩醉马草、“三颗沙蒿”扎根等故事,结合磨破的箩筐、简陋铁锹等实物,让学生直观体会治沙艰辛。最后通过沙地变绿洲的卫星图,引导学生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小树立守护绿色的意识,在童趣中种下绿色种子。
中学课堂以“深度对话与传承”为核心,从镇口“牧区大寨乌审召”石碑引入,通过视频对比毛乌素沙地今昔,带学生走进治沙历程。围绕宝日勒岱“铲醉马草”“三颗沙蒿”等故事,结合展柜里的炒米口袋、木碗等实物,感悟她“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通过粮票、公章等老物件,感受时代变迁与生活改善。学生通过梳理乌审旗60年治沙三阶段,从黄沙到绿洲的对比中,理解“久久为功”的意义,在对话历史中传承治沙精神,读懂绿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大学课堂以“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为特色,从“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破题,通过观察以治沙功臣“沙柳”为原材料制作的背景墙、查阅历史实物资料、老师讲解,深入了解乌审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如何历经数十年艰苦奋斗,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教师结合现场展陈,重点阐释了“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纵深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绿洲实景中领悟守护绿色北疆的青年责任。
此次“北疆绿”行走的思政课,是鄂尔多斯市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乌审旗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携手探索的实践典范。通过高校引领、地方协同、学段贯通,将“理论深度”与“童趣体验”“历史对话”有机衔接,让生态文明教育在不同学段“精准滴灌”,共同绘就“北疆绿”的精神图谱。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边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