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公安网站|繁体|登录|注册

审核4000余件案卷无一差错!民警高娟守好案件质量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wechatsharecode').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205,height:205}); } (function() { var share = $('#share'); var title =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 //当前页面title var url = encodeURIComponent(window.location.href); //当前页面地址 var shareA = $('.share-btn'); var list = { 'hbgov-tsina': 'http://service.weibo.com/share/share.php?url=' + url + "&title=" + title, 'hbgov-qzone': 'https://sns.qzone.qq.com/cgi-bin/qzshare/cgi_qzshare_onekey?url=' + url + "&title=" + title, } var LinkFunction = { init: function(){ this.bindShare(); }, bindShare:function(){ shareA.on('click', function(){ var key = $(this).data('cmd'); window.open(list[key]); return false }) } } LinkFunction.init() })();

2025-10-31 09:53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通讯员 肖继如 吴逸飞 陶晖 宋锦峰

10月29日上午,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法制大队,法制民警高娟正在同时接待两三拨办案民警,一面询问,一面凑近案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只有口供不行,得补现场视频。”高娟脸庞清瘦,说话干脆利落,直指问题核心。她头也没抬,声音干脆得像敲在案卷上的指尖,一句话就点破了案件的关键。

她鼻梁上那副磨损严重的眼镜,左边镜片矫正近视,右边镜片应对老花,那是她27年伏案工作留下的专属印记。这样的场景,在她参警的27年里,每天都在上演。

“老中医”的较真:4000余件案卷精准把脉

单位的年轻民警都知道,“高姐的眼睛比放大镜还尖,连笔录里标点符号错了都能找出来。”每次抱着案卷找高娟,大家心里又紧张又踏实,紧张的是怕被挑出问题,踏实是因为知道有她把关才会放心。

2024年前后,蔡某等人组成团伙,制售使用医院抢号软件,非法牟利并造成某医院系统崩溃,严重扰乱医疗秩序。几人虽被抓捕到案,但由于此类案件少有先例,取证和裁量困难重重。办案民警们抱着厚厚的案卷找到高娟。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花了三天三夜,从海量数据里逐行筛查,终于锁定了犯罪团伙非法牟利的关键证据,还追加了遗漏的犯罪数额。该案成为湖北首例类似典型案例,有力震慑了网络犯罪。

“一定要查清楚,还患者一个清朗的就医空间!”办理此案时,高娟坚定地跟同事们说道。

从1998年参警至今,她审核过的案件超过4000件,都办成了“铁案”,创造了无一差错的佳绩,成为执法质量“生命线”上最坚实的守护者。这份“完美答卷”的背后,是她对每一个细节的死磕。2021年做完大手术后,她没歇够恢复期就回到岗位,视力急剧下降到需要“一会儿凑近、一会儿放远”看材料,却依然在2024年9月为一起复杂经济纠纷案件连续奋战50小时,白天跑派出所指导取证,晚上跟民警一起梳理线索,逐页批阅材料,桌上的咖啡喝了一杯又一杯。

“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同时也是自己的人生,丝毫马虎不得。”高娟说道,语气里满是郑重。公安机关全面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和错案责任倒查制度,案件如果审批错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自由和命运,既辜负了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盼,又让群众对司法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自己心里的这道坎也永远过不去。因此,高娟在日常工作中,总会认真严谨对待每一起案件,她会对程序、证据、定性、法律适用等进行核实、推敲,字斟句酌,从不出差错,严格守好执法办案“质量关”。就像她常常跟青年民警说的:“在审批案件时如履薄冰,落笔千斤重,都连着别人乃至一家人的日子,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三重角色的坚守:24小时不打烊的“法治灯塔”

“高娟同志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法制大队大队长胡阳每次提起她,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她是把关的‘守门员’,是随叫随到的‘服务员’,还是传帮带的‘教练员’,这三副担子,她一挑就是27年。”

高娟随时处于工作状态,工作事宜随叫随到,她的手机也从来没有关过机。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花桥派出所民警处理一起家庭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时卡了壳,妻子被打成轻伤,丈夫却矢口否认,没有关键证据,双方闹着要离婚,案件迟迟无法审批。值班民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高娟打了电话,没想到她半小时就赶到了派出所。

“咱们办案,不能只看看案卷,应走下去,得当面听一听当事人的细节描述,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和疑问,细节的把握往往决定着案件的走向。”高娟连夜联系双方当事人,又协调检察院、法医进行现场勘验,忙活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找到关键线索,让案件有了公正结果。

在她的带动下,2024年以来,由高娟负责指导的辖区派出所刑事打处数、案件起诉数、案件破案率均明显提升。

法制大队的办公室里,永远堆着如山的案卷,高娟的座位就在“山”中间。同事们常跟她开玩笑:“娟姐,你这手每天都在‘爬山’,手都爬出老茧了吧!”她总是笑着摇摇头,又低头继续看材料。去年办理的一起案件涉及数以万计的诈骗卡片,她为了准确定性,连续熬夜研究,眼睛熬得通红,却依然准时出现在第二天的办公室。“案件不等人,卷宗没审完、证据没捋顺,我心里始终不踏实、睡不着觉。”她说这话时,语气里满是坚定。

铁肩背后的温柔:愧疚与坚守的初心

“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提起家庭,这位在工作中从不示弱的民警红了眼眶。儿子高考那年,她正跟踪指导一起重大案件,没能陪在考场外;父母生病时,她也常常只能在深夜忙完工作后,才匆匆赶往医院探望。

好在家人的理解,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爱人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大小事,从不让她分心;儿子也格外争气,考上了知名高校。有一次,儿子跟她说:“妈,我知道你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我为你骄傲。”这句话,让高娟湿了眼眶。

如今,50岁的高娟依然保持着刚参警时的热情和初心,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把当天要处理的案卷整理好。

白天审核案卷,晚上加班加点,午休时间则成了她的“课堂”。5月25日那天,青年民警侯双强拿着一起盗窃案的材料来咨询:“嫌疑人把手机偷走后又悄悄还回去,能定性为盗窃吗?”高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抽屉里翻出类似案例,结合法条一点点讲解,直到侯双强茅塞顿开。“要看法律的实质,要有细心、耐心、责任心。”这句话,她跟每一个年轻民警都讲过。“娟姐简直是法制大队的‘110’”!无论什么案件,她都能精准指出问题,判明方向”,谈起高娟,她的“爱徒”尹萌这样评价。

“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上,就不能辜负身上的警服,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再苦再累都值得。”她说这话时,眼神里有光。27年岁月,在她的眼镜片上留下了磨损的痕迹,在她的手上留下了常年办案的印记,却在她的心里刻下了对法治的坚守。

从刚穿警服时,同事们笑着喊她“娟儿”的青涩;到现在,大家带着信赖叫她“娟姐”的熟稔;再到经年累月后,年轻民警们会怀着敬重称她“娟姨”的温情。时光在变,称呼在变,身边的同事在成长,可那份对着案卷死磕的较真、把群众诉求揣在心里的负责、刻在骨子里的法治信仰,却从未改变。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